欢迎来到七色光开阳教育集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家长服务>>家长大学

    高考语文结束,告诉你什么是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点击数:61222018-06-19 00:00:00 来源: 七色光教育|开阳中学|七色光幼儿园|七色光小学|邯郸幼儿园|丛台区七色光幼儿园(连城园)

      高考语文题目刚公开,考生和网友就炸了锅,用一句话来形容今年的考题:所有人都喊

     

      其实这种“难”考生们早该想到!从2017年开始一系列语文改革&高考改革政策放出时,今年高考的“语文难”就已经是定势,得语文者得天下并不只是口号。 



      其实政策早就出来了,你可能忽略了


      早在2017年,高考政策频繁发布的时候,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就透露:“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那么说语文难?究竟难在哪里?


      通过公布的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卷Ⅱ、卷III和北京卷、天津卷等公布的试卷后不难发现,所谓的“难”集中在3个方面:


    1.阅读跟不上=做不完

      上面列举的仅是全国卷其中一套,而这仅仅是全卷的三分之一。“题目太多、字数太多根本做不完!”让很多考生叫惨连天。他们正是温儒敏教授口中说的“15%的人”。一眼望去大篇幅文字,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速读,我想只是浏览题材就会用1个半小时的时间。更别说还要思考,还有作文。



      去年说的“高考变革”已经实现,所有题目都在默默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阅读不行卷子根本做不完。


    2.没有海量阅读=不会做


      微作文与大作文并行的2018北京高考卷:




      微作文分值占10分,大家都知道高考“1分之差”的意义,更何况这是10分。

      网友叫苦连天,但我认为:这10分是送分题。

      这是去年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2017年高考北京卷的《考试说明》,而这六部名作,正是今年高考微作文的这几本!可以说提前给大家1年半的时间去阅读名作,刘智清表示:高考名著考查旨在引导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把对名著的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学生注重阅读“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考纲做到了说话算话,而不会做的那群人,一定是不读名著的人。

      本次考试题型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前的考试只是象征性问一下作者背景,及著名著作,而今年考试题型,直接拷问你对著作的认知及理解。如果你不看这些著作,我想提笔也不知道该写哪位吧!


    3.不积累古诗文 = 重点变二本

      不管是全国一卷二卷还是三卷,单古诗文考察就占34分;而北京卷文言文+古诗文的考察分数高达44分!也就是说在北京高考语文卷中,【文言文+古诗文+名著】占到了54分的比例!


      这分数意味着什么?拿到它,大专变本科、二本变重点、211变985。


      北京卷文言文阅读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侧重于考查对文言文作品语言和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重视文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并在积累与运用方面进行了探索。

     

      但如果不读古诗文、不看名著,这几十分怎么拿?不得不说,高考语文变难了,因为它不再只考课本和文学常识,而是在考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能力!

    得语文者得天下,不仅仅是口号


      从近年各地高考出题趋势来看,“大语文”概念非常突出,课外拓展内容增多,重视传统文化积累,对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思维思辨能力要求提升;而中高考改革后强调的综合素质,与“大语文”的内蕴关系密切。




    教育部新闻办新通知来了,总结为以下几点:

      1. 下学期开始,小学1-3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全部使用全国统一的部编版教材。

      2. 初中7年级至9年级,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全部使用统一的部编版教材。

      3. 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 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王文湛给家长算了一笔账:

    语文是工具科,是母语,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前提。九年义务教育一共上课9522节课,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上课13000节课,语文是第一大科,占总课时的21%以上。

    中小学一共上了20门课,语文占1/5的课时还要多!

      除了教材的变化,对于课外阅读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比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5万字,同时也规定出50本必读小学生名著;初中名著阅读已经成为了必考内容。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语文节目……所有现象都在告诉我们:


    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不读名著行不通

    不积累古诗文行不通

    不会写作行不通

    轻视语文行不通


    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苏步青常说:“我从小打好了语文的基础,这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方便。他深刻体会到”语文是成才的第一要素“,所以,他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发表现”就职宣言“时曾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学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语文重要,是因为语文是学好各门学科的最基本的工具。学好语文才有可能学好其他课程。因为语文水平代表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语文学得好,有较高的阅读写作水平,就有助于学好其他学科,有助于知识的增广和思想的开展。它对学生会产生一辈子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重视语文学习已是大势所趋。







    高考,要从中小学抓起!


      高考语文已经向我们放出信号,这件事不得不做:提升阅读理解、增加海量阅读、有效学习写作。


      阅读终生有益,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获得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积累。最好从孩子三岁,甚至更早就开始。小学中学十几年下来,爱阅读的孩子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定然远超仅从教材和课堂所得。效果可能不会在一两个月的考试中立竿见影,却一定会帮助孩子在这场长跑的后半程脱颖而出。

    图文整理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Top) 返回页面顶端
招生招聘| 校区分布| 实体部门|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5 七色光开阳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8028574号-1  【站点地图】
    技术支持:河北网加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