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色光开阳教育集团!

家长学堂

《家长学堂》体验式是不同于以往的家长讲座,体验式主要以各种主题活动来进行的,让家长在主题活动中学到知识,这就是玩中学,学中玩。比如:带大家表演一些情景剧,还会教给大家一些非常实用的亲子主题活动,回家就能带着孩子一起玩。

    家长与教师的交流

    随时沟通,把家长当作自己的朋友,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和父母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的环境。

    家园沟通

      关于孩子害羞,很多父母都深有体会。
      身边一女同事不止一次对我抱怨这件事:“ 孩子在自己家里上窜下跳,出门一见到其他人就躲在我后面,见人也不爱叫人,一个男孩子这么胆小害羞,以后可怎么办?”
      同事为此十分焦虑,有一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就对我说这些,甚至恨铁不成钢地用手戳了戳孩子的头。
      一直以来,孩子的害羞,似乎很难被父母接受。
      孩子害羞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人贴的标签
      孩子会害羞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有的孩子是与生俱有,生来性格就比较内向,有的孩子是因为社交能力发展缓慢,还有的孩子是受到后天影响所致。
      孩子害羞是一种很正常的表现,但有些时候大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却显得过于焦虑,习惯性地将“害羞”跟“长大后没出息”联系起来。
      我有个学生,从小父母就经常嫌弃她不爱说话:“我妈小时候对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怎么这么没用?太胆小了!你看某某嘴多甜,哪里像你!”
      “结果,我妈说得越多,我就越不敢说话。”
      父母的话,往往对孩子有着非常强的心理作用,孩子的表现会随着这些标签化的语言出现认知偏差,就像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很可能就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害羞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陪伴,要让孩子知道,不擅长社交没关系,在成长过程中还是可以慢慢学习的。
      指责和标签不会让一个孩子慢慢变好,爱才会。
      父母该如何帮助害羞的孩子呢?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
      想让孩子克服害羞,让孩子学会礼貌打招呼,给“慢热”的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足够的时间。
      比如你想让孩子去熟悉新的朋友,就不要一上来就把孩子推过去,不妨耐心引导孩子,等他慢慢的熟悉陌生人,慢慢的表达。
      不一定每个孩子都得是“自来熟”。
      父母做好榜样
      如果孩子害羞不敢打招呼,我们主动打招呼就好了,让他看到你是如何与陌生人建立关系的,他们自然而然会模仿你的样子。
      告诉孩子一些简单的社交技巧
      有时候是孩子不知道如何称呼别人,不明白怎样打招呼,父母可以跟孩子讨论他喜欢的方式,挥手,微笑等也都是打招呼。
      还可以通过绘本,教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也可以通过游戏,来模拟与人打招呼见面的场景。
      多为孩子创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
      经常带他们参加各种活动,让他们能从家庭的小范围逐步走向集体,当他们表现出积极的样子,我们要给予更多的鼓励。
      另外,当其他人问问题时,不要急于替孩子回答,鼓励孩子自己主动回答。
      别强迫孩子
      不少大人都喜欢让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一旦孩子不乐意,就恼羞成怒,责骂孩子胆小,其实害羞的孩子,自尊心都特别强,父母当众的批评,只会让孩子更加畏惧与人交往。
      如果身边有别人指责孩子太害羞,父母可以站出来说:“他只是没有准备好。”不要用孩子害羞、胆小来打圆场,更不要用没出息、丢脸来批评孩子。
      孩子害羞和内向不是他的缺点,也不是一种社交障碍,它只是孩子某一阶段的特征或者是性格使然。
      只要父母多给孩子一些爱和理解,他们终将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前段时间在看访谈节目《十三邀》时,对姜文的一段叙述印象很深。姜文是中国知名的影视演员、导演,在旁人眼中,他自信强势、成就不凡。
      然而当许知远问到他,“生活中有没有充满失败感的时刻?”姜文却坦言:我人生最大的挫折,是父母的差评。
      母亲是教师,脾气比较急躁,姜文多次说过母亲不爱他演的戏,最爱看王志文演戏;
      姜文考上中戏,拿着通知书回家兴冲冲地告诉母亲,没想到母亲把通知书往旁边一扔,说你看你的衣服还没洗呢,于是姜文只好无奈地去洗衣服……
      “我考上中戏她也不高兴,我买了房她也不愿意住,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高兴。”
      在这段亲子关系里,姜文一直努力讨好母亲,希望得到她的认可。可直到母亲去年三月份去世,他也没有等到母亲的一句肯定。
      中国的父母,尤其喜欢否定、打击孩子,并把这项“技能”运用地炉火纯青。
      否定孩子的感受:“有什么好哭的,能不能懂点事?”
      否定孩子的能力:“你洗不干净的,放着我来。”
      否定孩子的想法:“就你这成绩还想当医生,不是去害人吗?”
      否定孩子的选择:“你那工作有什么好的,还是当老师最好。”
      否定孩子整个人:“我怎么生了你这个不争气的!”
      总是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内心有多苦?
      “从未获得肯定,长大后获得肯定都会认为那是周围人善意的谎言”
      “一回家就觉得特别压抑,家成了自己最不想待的地方”
      “羡慕无论有任何不顺、困难都可以无所顾虑告诉家人的人”
      “如果说人生有四季,我的前二十年是凛冽寒冬”
      父母的否定,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
      心理学家认为,自卑可以分为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不当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原生自卑形成的最常见原因。
      就像一个朋友曾经说过:“其实我毕业的学校和专业是国内最好的,但即使如此,我依旧觉得自己很差。”
      那种自卑感,跟一个人的年龄、阅历、成就无关,往往终其一生都难以消除。
      很多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一边望子成龙,一边用否定伤害着孩子。不断强调孩子的缺点、所犯的错误,与其他孩子做比较。
      总是生活在父母否定中的孩子,自卑、没主见、缺乏行动力。
      他们会习惯性地自我批评和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怕被别人否定而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想法;优柔寡断、惧怕挑战、一生难以有所成就。
      英国BBC有部纪录片叫《Up》,导演随机选取一些孩子,从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进行跟踪拍摄,了解他们的生活变化。
      其中有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童年时,脸上总挂着可爱的笑容,眼睛闪闪发亮,长大的梦想是当宇航员,后来,Neil想到牛津读书,无奈失败。
      被父母各种否定,Neil自暴自弃,流浪,搬运工都做过,到后来,得了精神疾病,历经坎坷,生活仍旧落魄。
      人们是这样评价Neil的一生的:想法很多,但缺乏积极行动。这大概是因为童年被父母否定太多的结果。
      就比如,当一个孩子尝试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总是被父母否定,“你做不好的,到时候还得我来”、“收拾的什么房间?乱糟糟的!”
      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自己做多错多、不做才不会出错,不会被骂,最后干脆再也不尝试。
      大人长期的否定,打击了孩子尝试的热情和欲望。于是父母越是否定,孩子越容易活成父母否定的那个样子。
      父母的否定,影响孩子亲密关系的质量
      弗洛伊德说: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小时候经常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他们总希望找到其他的方式来获得信心,一生都会苦苦追寻他人的认同,十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很难专注、自信地做自己。
      最终,表现在处理亲密关系时,难以把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上:
      一直觉得自己不重要,跟别人提要求时会觉得难堪;
      自己能做的事绝不麻烦别人;
      经常怀疑自己,容忍度高,偶尔吃亏也总是默默接受;
      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别人的夸赞和关注;
      极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情绪,总害怕自己做错了什么。
      很多人成年后长期苦于社交恐惧、人际关系障碍、亲密关系难以维持长久等,其实都和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过低有着直接性的关联。
      曾经看过一个帖子,讲到为什么总是看到一个条件都很优秀的女生,却轻易被一些各方面很差的男生套牢,一直与他们周旋。
      很大的原因是由于这些女生从小就缺乏来自原生家庭的肯定,根本不相信自己是优秀的,不相信自己可以配得上优秀的人。
      父母的否定,有着贯穿岁月的“杀伤力”。
      父母的肯定,是孩子一生的动力
      看过一句话说:“有一种渴望永远不会消失,那就是渴望你的父母能够真心地爱你,认可你,并且站在你这边。”
      正如文章开头的姜文,一生都在努力、甚至讨好,只为换来母亲的一声赞许。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哪怕成年后,还是如此。
      如果孩子一开口说话,就被父母各种评价、指责、辱骂、贴标签,孩子慢慢就会对父母失去信任。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父母说孩子不听管教,越骂越不听话,其实是你自己的否定把他推开了。
      而父母的肯定,会给孩子信心。要知道,父母给孩子的那份信任弥足珍贵,能把童年里那些自卑的影子击退,让孩子温暖地长大。
      父母希望孩子越来越好,我们都能理解,但是作为父母,比起管教孩子,首先应该给孩子爱和接纳。
      只有你接纳孩子,孩子才能接纳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健康自信地成长。
      所以,当孩子做错事情时,请多一点耐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件事,温和地陪他吸取经验,掌握方法;
      当孩子遇到了难题,请多一点真诚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在需要的时候给他合适的建议;
      当孩子有所进步时,请不要吝惜你的鼓励,肯定他的努力、他的态度,他会更有动力。
      父母的肯定,才是帮孩子撕掉负面标签、促进他积极向上的最大动力。
      有妈妈提问:“如何培养两岁孩子的自律?像看电视、吃零食、玩电子游戏这些要怎么教孩子控制自己,有节制地使用?”
      悠悠就是个很自律的孩子,但是要问我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还真的一时半会答不上来。我想了好几天怎么写,最后发现“如何培养两岁孩子的自律”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
      和大家讲个悠悠的故事,你们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上星期悠悠回到家,脸上被抓出了两道很细的伤口,我问她伤是怎么来的,她说在幼儿园院子里玩的时候,她挖到了一条蚯蚓,Timo和Renee想拿她的蚯蚓玩,她不给,他们就抓了她的脸。(悠悠的描述是否完全真实我也不得而知,不过这不是重点)
      “哦,那你是怎么反应的呢?” 我总是很好奇悠悠面对冲突时的反应。
      “我哭了。” 
      听到这个答案我一点也不意外,因为我知道悠悠是不打人的,我在德国也从来没有教过她打回去。不过我还是很好奇,她为什么不打回去呢?她并不是那种胆小懦弱的孩子啊。
      于是我试探性地问了问她:“那别人抓你的脸,你有没有把他们推开啊?”
      那他们也会哭的呀!” 悠悠说。
      我当时立即想:“哇塞,我把女儿教育得这么好啊!这么有同理心!还知道推人的行为会伤害小朋友,会导致他们哭啊!” 我在心里给自己响起了掌声!
      我又问:“那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悠悠说:“我去告诉了老师,老师要他们道了歉。并且还对Timo和Renee说,他们再打人,就不让他们在院子里玩了,得回教室去。”
      我得意洋洋地把这事告诉了老公,想在他面前炫耀一番我情商教育的成功。老公听了抑制不住好奇心,又继续追问悠悠:“那为什么你知道小朋友会哭,就不把他们推开了呢?”
      悠悠想了想,说:“因为我不想向他们道歉。”
      呃...听到这个答案我真是大跌眼镜!敢情她不是因为怕弄疼了别人,而是怕老师批评她,要求她道歉,所以她才不动手的啊!我和老公当场笑哭。
      但这也让我明白,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约束他们行为的力量主要来自外部,先有他律,然后才有自律。
      没有受过管教的孩子就像一匹桀骜不羁的野马,以自我为中心,放纵欲望,不知道边界在哪里。而父母的管教则是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边界在哪里,规则是什么。从他律到自律,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过程。孩子必须依靠父母、老师和社会日复一日的管教,才能将外界的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建立自己的行为准则,最终形成自律。
      两岁孩子的规则意识才刚开始萌芽,连他律的遵守都难,怎么可能自律?这期望恐怕太高了点。从他律到自律是需要时间引导的。培养孩子自律的过程中父母不能偷懒,更不能指望一个规则说了一两次孩子就能遵守,就能形成自律。
      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自律?
      1.给孩子建立规则
      也就是先从他律开始做起。从小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凡事都有规则可循,有界限,不放纵。外界的规则起初是他律,但只要父母坚持执行,逐渐就会转化为自律。
      2.大人自己要有自律
      很多人说,为什么我和孩子定了规则就没用呢?孩子根本不听啊!
      根本原因在于家长说到不做到,本来定好了规则,孩子一闹,你就动摇了,不执行了,那孩子当然不好好遵守规则了。家长的动摇,本质上是自己缺乏自律的表现,是孩子效仿的坏榜样。
      说好再看5分钟就关电视,孩子一哭闹,大人一偷懒,就答应好吧好吧,再看5分钟。
      说好刷完牙不能再吃东西,孩子一说肚子饿,马上又给东西吃。
      说好今晚只讲2个故事,9点之前入睡,孩子一求再讲一个吧,结果心一软多讲了5个故事,到11点还没睡...
      这真的不能怪孩子,明明是家长自己不自律,还想奢求孩子自律。养出自律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家长身体力行地做到自己先自律,给孩子做好榜样,其体现之一为对自己定下的规则、做出的承诺说到做到,不轻易动摇。
      3.生活有规律
      大家只要观察一下周围的朋友就会发现,生活有规律的人,大多是高度自律的,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而生活没有规律的人,大多是缺乏自律的,想到什么干什么,没有计划性。
      培养孩子的自律,请先营造一个自律的环境,那就是:有规律的生活。
      吃完饭后可以看半小时动画片,到时间就关机;然后是刷牙时间;上床讲3个故事,讲完关灯睡觉。把每日要做的事提前计划好,有一个固定流程,和孩子约定好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形成生活规律,可以避免孩子和我们反复讨价还价(比如看电视、玩游戏、不睡觉等等问题)。
      相反,若每天的生活秩序混乱,有时这样有时又那样,无疑留给孩子很大的讨价还价空间,浪费时间和徒增家长的烦恼不说,还破坏了自律性的形成。
      有规律的生活,其实也是对家长自律性的考验,这又回到了上面说的第二条。要想培养自律的孩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我们活给孩子看,耳濡目染地向孩子熏陶何为自律。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就是营造有规律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每天过的都是有计划、有节制的生活,要形成自律自然不难。
      还是那句大俗话:育儿先育己。我们自己做到自律了,孩子离自律也不远咯。
    招生招聘| 校区分布| 实体部门|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4 七色光开阳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8028574号-1  【站点地图】
    技术支持:河北网加思维